数百万巴基斯坦人从中产阶层沦为贫困阶层
过去十年,巴基斯坦经历了经济衰退、通货膨胀失控和治理不善等多重冲击,中产阶级规模显著萎缩,贫困率持续上升。
长期以来,巴基斯坦经济深受高通胀、货币贬值和外汇储备减少的影响,导致购买力大幅下降,许多中产家庭逐渐陷入低收入阶层。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巴基斯坦的贫困率从2015年的34.6%攀升至2023年的39%以上,收入不稳定问题日益突出。2023年,通胀率达历史新高,城市地区食品和燃料价格涨幅超过38%。然而,由于工资增长未能追赶通胀,中产阶级的实际收入显著下滑。在新冠疫情期间,近2000万巴基斯坦人跌至贫困线以下,其中依赖固定收入或非正式收入的中产家庭受影响最为严重。
就业机会的减少和裁员的增多进一步加剧了中产阶级人员收入的不稳定性。招聘停滞和经济前景的不明朗进一步压缩了向上发展的空间。同时,收入分配愈发不均,导致国家财富的主要份额集中在富人手中。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因农业困境和气候灾害(如2022年洪灾致使数百万人流离失所)而深陷贫困。与此同时,城市地区因通货膨胀推高食品、住房和交通成本,贫困问题也日益严重。曾经在教育、医疗和消费品等领域扮演关键角色的中产阶级,受制于不断攀升的生活成本,大幅削减支出。多项经济分析表明,中产阶级消费在GDP中的占比有所下降,而诸如贝娜齐尔收入支持计划(BISP)等扶贫项目则推动了生存消费比例的上升。
巴基斯坦要想稳定中产阶级,亟需实施透明的经济改革,以遏制通胀、稳定货币并强化财政纪律。同时,应大力推动工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并通过补贴和社会福利措施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在当前形势下,快速的经济增长策略并不可行,唯有采取谨慎稳健的策略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南亚国家同样面临高通胀和经济危机对中产阶级的冲击,进一步凸显了推动包容性增长和完善社会保障政策的必要性。
责编 马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