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村里咖啡香 在地融合酝酿乡村机遇
在村里喝咖啡,正成为一种新时尚。在浙江西部城市衢州,阵阵咖啡香飘入村庄。
瀑布咖啡厅位于衢州衢江区盈川村的一处洞穴内,坐在室内向外望,气势磅礴的瀑布景观和开阔的江面美景一览无余。
近日,浙江衢州,一家面向稻田的咖啡馆吸引游客打卡。(图/受访者供中新社)
“我就是被村庄优美的环境吸引来的,这里让我一见倾心。”该咖啡厅主理人段哲人介绍,咖啡厅在今年春节假期里创下单日卖出500多杯咖啡的纪录;中国“五一”假期,咖啡厅每天出单量在300杯左右。
在段哲人的理念里,咖啡在乡村扎根,并非局限于咖啡本身,而是乡村文化的时尚表达,乡村价值的多重塑造。咖啡是载体,“村咖”喝的是大自然馈赠的风景,是蕴含乡村风情的“特调”,“事实证明,卖风景、卖生态,消费者很买账。”
风景之外,还有情绪价值。“城市里的咖啡用来‘续命’,‘村咖’是拿来放空充电的,在这儿可以放纵自己的情绪。”上海游客范晓雯是“村咖”爱好者,在她看来,相比于城市咖啡馆,“村咖”从颜值到产品,主打一个创意。
在浙江衢州,如瀑布咖啡厅一样具有反差感的“村咖”并不少。羊棚、集装箱、洋货店……超乎想象的新场景带来满满的松弛感。
“咖啡店不开在繁华的城市,而开在村里,谁会去喝?”这类质疑,乡村运营师彭远飞听过很多。去年,他将衢州龙游县官潭村的闲置老卫生院打造成稻田咖啡馆。
“吸引城里的年轻人来乡村咖啡馆,不一定靠咖啡本身。这里是一个认识乡村、分享乡村、促进乡村和城市发生链接的平台。”彭远飞说,城市咖啡馆无论风格如何新奇,终究在框架之内,乡村咖啡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感觉大不一样。他还在村里开展蔬菜换咖啡计划,让城乡文化也在“土”“洋”结合中实现互融互通。
“村咖”的火爆,也引发大众对于其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讨论。对此,多位乡村咖啡馆主理人提到“在地融合”。
当“万物跨界咖啡”风潮涌起,一些乡村咖啡馆结合当地自然禀赋开始探索,茶咖、果咖、酒酿咖啡等特调咖啡正在酝酿,咖啡赛道的垂直精细化空间也在拓展。
与此同时,不少“村咖”主理人结合当地文化和资源,推出多种特色产品或服务。例如龙游县溪口的竹语生活馆在咖啡杯上印满溪口元素,并用当地竹编作为咖啡杯提手;今年“五一”假期,彭远飞在稻田咖啡馆策划山野艺术展,游客喝咖啡的同时还能看展。
做出富有在地特色的“村咖”,才能实现续杯。深谙其中道理的乡村咖啡馆主理人们也期盼着政策鼓励,通过招揽人才、构建业态,打造更多“造血”新细胞。
“村咖”并非乡村价值转换的惟一业态,但为乡村消费场景打造乃至乡村产业振兴开阔了思路。“咖啡+展演”“咖啡+阅读”“咖啡+文创”等更多“村咖+”,为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创造新机遇。
当浓浓乡野味裹挟着醇郁的咖啡香,一杯“村咖”,正映照出乡村生活的新场景。
编辑:夏小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