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夫妇杭州开设巴基斯坦餐厅 下沙大学城成文化交汇点
在杭州下沙大学城附近的文津路上,一家由安徽夫妇经营的巴基斯坦餐厅成为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这家店面不大却人气爆棚的餐厅,不仅吸引了众多外籍学生前来品尝,也成为了一个展示巴基斯坦美食文化的窗口,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和体验这一异域风味。
巴基斯坦餐厅老板江阿姨。(图/杭州《每日商报》)
这家餐厅位于下沙大学城的核心区域,店内常常坐满了客人,其中不乏外籍面孔。店面虽然只有八张桌子,但装饰颇具南亚特色,花纹装饰和异域风情让人仿佛置身于巴基斯坦的某个小镇。在与餐厅老板江阿姨的交谈中,我们得知了她与这家餐厅背后的故事。
江阿姨是安徽人,自2003年起便开始涉足海外特色餐饮行业。她最早在沈阳的一所大学开设了一个印度咖喱风味的档口,积累了丰富的餐饮经验。2023年,江阿姨和丈夫决定搬到杭州,这一决定背后有两个主要的原因。一方面,他们的儿子在杭州工作,一家人的团聚成为了他们最大的心愿。另一方面,江阿姨对杭州这座城市充满了喜爱。“无论是国际化水平和开放交流的程度,杭州都很有优势,特别是下沙这里,有很多外国学生,比较适合做外国菜餐厅。”江阿姨如是说。
到杭州后,江阿姨和丈夫迅速投入到了新餐厅的筹备中。凭借多年的餐饮经验和对巴基斯坦美食的热爱,他们精心打造了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用餐环境,并亲自下厨,为客人们提供正宗的巴基斯坦美食。江阿姨的英语水平不错,在与外国客人的交流中显得游刃有余。她笑着告诉我们,她的英语是在给外国友人点单和交流中一点一滴自学的,现在和外国人聊天已经没有问题了。
除了英语,江阿姨还会说印地语、阿拉伯语和法语。“简单的词汇,我都能说一些。”她自豪地说。在餐厅里,江阿姨遇到了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埃及、伊朗、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的学生。她用自己的热情和语言技能,与这些异国学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也让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
走进餐厅,可以看到墙上挂着巴基斯坦的传统装饰品,桌上摆放着各种香料和调料。这些细节之处都透露出江阿姨对巴基斯坦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客人们坐在桌旁,品尝着来自异国他乡的美食,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幸福的笑容。
店里招牌是“‘一带一路’羊腿手抓饭商务套餐”,江阿姨会端着一个50厘米的大盘子从厨房走出来,所有菜品都整齐地摆放在一个大盘中,异域风情十足。外国客人基本上都是直接上手吃。
羊腿手抓饭是巴基斯坦餐桌上的常客。江阿姨表示,巴基斯坦人不吃白米饭,大多会做成抓饭或炒饭。而且米要用巴斯马蒂大米,这种米粒粒分明、长长的、没有黏性。手抓饭的做法是将巴斯马蒂米与肉、各种香料一起煮,再放上羊腿。每一粒米都裹上了肉汁与香料的味道,让人回味无穷。
除了手抓饭,套餐中还包含了羊肉串、鸡肉卡巴布、咖喱角、黄油鸡肉、薯条、水煮蛋、原味馕以及4杯现煮奶茶。每一道菜都充满了巴基斯坦的特色和风味。特别是馕饼,作为巴基斯坦人的主食之一,它的口感比新疆的馕软很多。江阿姨说,巴基斯坦的馕是在特制的瓦罐里烤的,瓦罐内的蒸汽使馕饼保持了柔软和湿润,非常美味。
薯条和水煮蛋作为套餐中的配菜,看似简单却起到了很好的平衡作用。薯条香脆可口,水煮蛋清淡宜人,与各种浓郁的肉类和馕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还要配上现煮奶茶来解腻。江阿姨满脸自豪地说,这也是他们的招牌之一。用巴基斯坦进口红茶加少量水煮出汁,再加400毫升牛奶大火煮开,小火熬10分钟左右,直到奶茶上面结奶皮,过滤掉茶叶就完成了。这样的奶茶喝起来香浓顺滑,带着茶香和奶香,让人陶醉其中。
整个用餐过程让人们深刻体验巴基斯坦美食文化。江阿姨的餐厅不仅满足了异国学子对家乡美食的思念之情,也让更多中国人有机会了解和品尝到这种异域风味。这里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文化窗口,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家巴基斯坦餐厅会继续在下沙大学城这片热土上发光发热,成为更多人心中的美食圣地。
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