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个新职业、42个新工种 中国发布新职业拓宽就业新赛道
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2日正式发布第七批新职业,其中包括养老服务师、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等17个新职业,智慧仓运维员、旅拍定制师等42个新工种,同时还调整变更了9个职业(工种)信息。自2019年以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累计发布的新职业已达110个,这些新职业的涌现让职业发展路径更广阔、更多元。
职业发展路径更广阔、更多元
综合北京《人民日报》、北京《科技日报》报道,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科技的飞速进步以及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大批新职业也随之产生。这些新职业的出现,不仅有利于维护劳动者的发展权益、促进他们通过提升技能实现增收,更在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进步。
对于此次发布的新职业和新工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副司长王晓君表示,这既反映了新质生产力所创造的就业新赛道,也见证了高品质生活催生出的就业新空间。2019年以来发布的这110个新职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能够清晰定义产业发展所需的关键岗位及技能要求,为技术应用落地和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明确的技能人才需求,同时还有利于激活创新动能、塑造发展优势。
那么,新职业是如何产生的呢?据介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每年都会向社会公开征集新职业信息。近两年收到的新职业建议书每年都在400份左右,是两年前的2倍多。在征集之后,还要经过专家评审论证、征求意见和公示、审定和发布等环节。要成为新职业,需要满足一些基础条件,比如不能与已有职业高度相似,不能是临时性、公益性等不以获取报酬为目的的非职业性活动,而且必须符合国家法律和社会道德要求。
此次发布的新职业和新工种主要体现为3个“新”。其一,新技术驱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深度应用,催生了大量数字新职业、新工种。像此次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测试员,以及之前发布的人工智能训练师、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等,都是在新技术浪潮中应运而生的。其二,新业态催化。新业态的发展正在深刻重塑就业市场,催生出一批兼具技术含量与时代特色的新职业、新工种。其三,新消费孕育。人们对生活品质、健康管理、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新消费催生了新职业、新工种。王晓君举例说,此次发布的室内环境治理员、睡眠健康管理师、旅拍定制师等新职业新工种,就集中于现代服务领域,越来越多从业者在其中挖掘新机遇,寻找就业创业机会。
“新职业和新工种让劳动者有了更广阔、更多元的职业发展路径,一些领域人才缺口依然较大。新职业发布后,将会同相关部门制定职业标准和评价规范,引导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对接、与社会发展同步。”王晓君说。
养老服务师等职业引人注目
在众多新职业中,养老服务师的发展尤为引人注目。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专业养老服务需求激增。辽宁沈阳市的马迪作为养老服务师,通过系统评估老人能力、制定个性化照护方案,让认知障碍患者余大爷逐步恢复自理能力。她的工作不仅体现了职业专业性,更彰显了社会对养老服务从“基础照料”到“精准照护”的升级需求。
跨境电商运营管理师则成为外贸发展的“新引擎”。广东广州的郑浩飞凭借选品分析、平台运营等技能,将中国服饰销往全球,他认为该职业推动从业者“认知国际化”,也为企业出海提供了人才支撑。数据显示,跨境电商相关岗位需求近三年年均增长超30%,成为连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纽带。
王晓君表示,新职业的发布为劳动者提供了多元发展路径。下一步,人社部门将联合相关单位制定职业标准、开展技能培训,促进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这些新职业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晴雨表”,更是激活就业市场的“催化剂”,将持续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