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国内要闻

广东佛山已确诊超3000病例 中疾控: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

近日,广东省佛山市遭遇基孔肯雅热疫情冲击,最新通报显示,广东省佛山市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超3000例,均为轻症病例。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3日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在会上指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没有人传人迹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社区对公共区域、绿化带、下水道等容易滋生蚊虫的地方进行细致消杀。(图/广州南方+新闻客户端)

疫情现状:病例集中皆为轻症

综合中新社、中新网、香港中通社报道,目前,佛山市五区均有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据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23日通报,佛山市五区均有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报告。其中,顺德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2934例,主要集中在乐从镇、北滘镇、陈村镇;禅城区累计报告147例,集中在石湾镇街道、张槎街道和祖庙街道;南海区累计报告107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值得庆幸的是,目前所有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已有720例痊愈。

据悉,基孔肯雅热潜伏期通常为3天至7天,发病呈现典型的“热-疹-痛”三联征。患者会突发高烧,部分出现“双峰热”;最突出的是明显关节疼痛,手指、手腕等小关节剧烈疼痛肿胀,可能持续数天甚至数月;约80%的患者在发热后2至5天,面部、四肢等部位会出现红色斑疹或丘疹,常伴瘙痒。虽然该病致死率低,但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疫情溯源:输入引发传播受限

2025年7月8日,佛山市顺德区主动监测发现一起由输入引起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基孔肯雅热并非首次在中国出现,2010年以来,中国曾报告来自东南亚、非洲、中亚等多个地区的输入病例,并在广东等地发生本地传播。

此次佛山疫情以顺德区乐从镇腾冲社区为首发疫点,累计报告230余例病例,目前已降为低风险区。

对于此次输入性疾病是否会发展为本土性的地方传染病,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临床部主任邹洋表示不太会。中国目前主要还是输入病例导致的本土疫情,该疾病靠蚊子传播,冬季来临,病毒会随之清除,第二年若有新病例也是新的输入病例。

防控举措:多管齐下成效初显

疫情公布后,佛山市迅速启动应急响应,多区发布《告全体市民书》,呼吁居民清除蚊虫孳生地、杀灭成蚊、做好防叮咬措施。全市指定53家定点医院,储备3600多张防蚊隔离床位,顺德区乐从医院收治患者最多,现有400余名轻症患者住院,病房配备蚊帐等防蚊设施。同时,新增35家核酸检测机构,储备充足检测试剂,确保疑似病例及时确诊并留院治疗。

在疫点防控方面,佛山市将所有出现病例的村镇列为疫点,按蚊媒密度分为高、中、低风险区,采取“一村一策”精准防控。腾冲社区每天组织专业队伍在蚊虫活动高峰时段灭蚊,清理积水和垃圾,发放蚊香等物资。截至目前,90%的疫点降为中低风险,33%达安全水平。

7月23日,广东全省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工作会议在佛山召开,强调要聚焦佛山等重点地区打好歼灭战,落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迅速阻断疫情传播链条。同时,统一高效防蚊灭蚊,聚焦里街暗巷、房前屋后等蚊虫孳生地强化环境卫生整治,围绕学校、市场等人员密集场所统一开展蚊媒消杀,积极动员家家户户翻盆倒罐、清除积水。

专家建议:个人防护至关重要

段蕾蕾指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没有人传人迹象。预防关键在于灭成蚊、清积水、防叮咬。建议公众白天外出穿着浅色长袖衣裤,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和避蚊酯驱蚊产品,避免在蚊虫密集处长时间停留。家中安装纱门纱窗,睡觉用蚊帐,必要时配合电蚊拍和蚊香液灭蚊。若出现高热、关节剧痛、皮疹等情况,尤其是有蚊虫叮咬史或疫区旅居史者,要立即就医治疗。

北京疾控近日也发布健康提示,若前往暂无疫情但存在感染风险升高的地区或正发生暴发疫情的地区,宜携带驱避剂,旅行结束后2周内仍需预防蚊虫叮咬,防止将病原体带入境内导致传播。

编辑:田共

郑重声明:本则消息未经严格核实,也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分享到:
网友评论

10 条评论

所有评论
显示更多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