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科学训练方法 北京9·3受阅部队已经准备好了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将于9月3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目前,受阅部队各项准备已基本完成,全体受阅官兵将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共同迎接9月3日这个值得世界人民永远纪念的胜利日。
近日,在位于北京的阅兵集训点,阅兵训练有序推进。(图/中新社)
准备:科学创新,铸就钢铁之师
中国央视新闻报道,目前,受阅部队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完成。此次阅兵方队编组样式新颖,体现了军事力量的最新布局。徒步方队涵盖仪仗方队及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等各大军种,新域新质力量也首次亮相参阅部队序列。在参阅装备方面,一批智能技术集成高、科技创新成果多的新型武器装备集中登场,彰显中国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的巨大飞跃。
中部战区阅兵指挥机构办公室杨文全介绍,此次阅兵由徒步方队、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组成,展示了数百台地面装备和上百架飞机,受阅力量涵盖各战略方向、各军兵种和各类型部队,是新时代我军联合体制建设发展的生动实践。中部战区阅兵指挥机构办公室王军鹏也表示,阅兵既注重体现人民军队建设发展中厚重的历史血脉传承,又着力彰显新时代强军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
为提升训练质效,此次阅兵注重科学训练方法。徒步和地面装备方队集训点是一座综合训练场,官兵们坚持精抠细训、科学组训。阅兵训练教练员张华称,利用智能训练辅助系统,可实时捕捉单兵、单排面的训练姿态,通过视频截取编辑、逐帧回放、统计分析,帮助教练员精准定位问题,为每名官兵“定制式”调整训练计划。同时,科学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利用北斗定位系统、智能评估系统和模拟仿真手段辅助训练,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训练质效。
标准:强化能力,展现大国担当
中新社报道,此次阅兵训练突出实战标准,强化基础能力,对于参阅部队而言,是一次战斗力建设发展的检验与提升。训练场上,官兵们身着不同军兵种服装,进行队列正步行进训练,动作干脆利落,排面整齐划一。
今年阅兵安排了民兵方队参阅,这是中国民兵首次参加以纪念抗战为主题的阅兵活动。参阅民兵崔佳宁表示,与国庆阅兵的“庆祝”主题不同,今次阅兵突出“纪念”与“传承”,以战斗着装亮相,既是对先烈的缅怀,也让军人形象更加立体、威武,表明中国军队“时刻准备着”。
实战化也体现在武器装备方面。此次参阅的武器装备均为中国国产现役主战装备,装备方队按照模块编组亮相,单个装备方队由多种、多型装备构成,以战斗编组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参阅直升机飞行员杨博称,直升机编队是把握直升机操纵能力最基础、最重要的一环,多架飞机保持同一队形、在空中做到米秒不差,是能力、素质的体现。
此外,本次阅兵还安排执行过维和任务的部队参阅,既突出对抗战胜利的隆重纪念,又展现中国履行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的大国担当。邵晓光与战友们佩戴的蓝色贝雷帽格外显眼,这是他们参加过联合国维和任务的证明。邵晓光认为,中国通过盛大阅兵展示军队实力与形象,是在向世界表明,中国有意愿有能力为世界的和平稳定贡献力量。
女民兵:从“看故事”到“写故事”
在参阅队伍中,“00后”官兵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时,崔佳宁还是坐在电视机前遐想的新兵,如今她将作为民兵参加此次阅兵,实现了从“看故事”到“写故事”的转变。2018年,她以大学生士兵的身份圆了“军旅梦”,2023年退伍后成为民兵。这次回到军营参加训练,她感觉“有种回家的感觉”,更是一次“从身体到心灵的重塑”。
同为“00后”的民兵万紫怡,有着舞蹈功底,她摸索出队列练习与舞蹈练习的共通之处,自创“微调呼吸、微控肌肉、微开柔韧”的训练方法,高效完成每日训练。走过天安门前,她自豪感倍增。
参加此次阅兵的某方队长张鼎新表示,“00后”官兵自信,训练刻苦,对自身要求严格。“00后”的个性更多体现在对自己的认可以及对此次活动的投入上。万紫怡认为,年轻人“有理想、有抱负、有朝气、有活力”,应勇于创新、积极思考,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新时代的民兵作为后备力量,也要在社会各方面发挥作用、贡献价值。
编辑: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