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巴两国再签48亿核电站大单看中巴的核合作历史
从中巴两国再签48亿核电站大单看中巴的核合作历史
作者:小石
巴基斯坦和中国在六月二十日签署了一项48亿美元的协议,中国将协助巴基斯坦建造一座1200兆瓦的核电站。此核电站项目将建在旁遮普省中部,巴基斯坦政府意在通过中国的支持摆脱对石油等燃料的过分依赖。目前巴基斯坦已经有六个核电站,其中巴基斯坦的第六座核电站于两年前启用。在该核电站启用后,巴基斯坦国的核能总产能已升至1400兆瓦。这第六座1100兆瓦的发电厂位于巴基斯坦的南部城市卡拉奇,并且也是在中国的援助下建造的。即便已有六座核电站,巴基斯坦仍然面临严峻的电力短缺,特别是在夏季和用电高峰之际,在目前巴基斯坦面临美元外汇短缺的情况下,满足电力缺口仍然是现政府面临的巨大挑战。
巴基斯坦自己的核能计划始于1954年,主要受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于1953年12月发表的“原子促进和平”演讲的启发。艾森豪威尔在演讲中强调促进核能在农业、医药和发电领域的和平利用。受此启发,1959年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与加拿大通用电气公司签署了一项协议,在卡拉奇建造一座137兆瓦的电力核反应堆。卡拉奇第一核电站于1972年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特定保障监督下开始商业运营。
然而,在1974年印度使用加拿大供应的核反应堆中的钚出现事故后,加拿大开始只向签署了《核不扩散条约》或接受全面保障监督的国家出售核技术,这些国家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检查民用和军用核设施。由于当时印度拒绝满足这些条件,巴基斯坦也紧随其后,导致加拿大于1976年终止了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民用核能合作。
而中国对巴基斯坦民用核能项目的援助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当时巴基斯坦向中国寻求援助,以建立其刚刚起步的核能计划,并解决全国电力短缺问题。自从两国开始在民用核能方面进行合作以来,中国通过协助巴基斯坦建设核电站,在帮助巴基斯坦发展核能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86年中国和巴基斯坦签署了一项促进民用核技术转让的协议。根据该协议,中国同意向巴基斯坦提供动力反应堆以及各种核相关产品和服务,如铀浓缩研究和技术支持。该协议不仅通过提高工业和技术能力在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弥合巴基斯坦能源需求和可用性之间的差距。
1986年达成协议后,中国于1991年同意向巴基斯坦提供其自主开发的核电站。查什马1号核电站于1993年开始建设,300兆瓦的反应堆于2000年5月投入运行。2005年,巴基斯坦宣布开始在查什马建造第二座300兆瓦的发电厂。为了进一步缩小能源供需链的缺口,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巴基斯坦原子能委员会同意在查什马核电站再建造两座核反应堆。这两个新反应堆的净容量为315兆瓦,分别自2016年和2017年开始运行。
为了继续努力克服日益严重的能源危机和经济困境,巴基斯坦一直寻求增加核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对其总能源结构的贡献。到2030年,巴基斯坦的目标是利用核能发电8800兆瓦,核能将占巴基斯坦总能源的20%。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和巴基斯坦于2017年11月同意在查什马建造第五座核电站。反应堆建成后为巴基斯坦的国家电网增加至1000兆瓦的电力。尽管核能目前只占巴基斯坦总能源结构的一小部分,但扩大巴基斯坦的核能发电能力并将其与其他可再生能源相结合,不仅有助于巴基斯坦缓解能源危机,还将对气候产生积极影响。
而目前中巴两国新签的核电站的协议还有一个亮点在于此核电站建于巴基斯坦旁遮普中部地区,相比于之前的核电站都建在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卡拉奇,建在经济重镇旁遮普省能进一步减少该区域的能源紧张,特别是作为对全国GDP贡献巨大的经济省份,此次建立在旁遮普省的核电站,一旦建成将对制造业占比较大的旁遮普省的经济增长产生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