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不确定的经济未来
巴基斯坦经济向何处去,这是巴国人和国际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问题。虽然巴前政府和现任看守政府就改善经济环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然而中长期经济前景基本没有变化。在失业率高涨、通货膨胀达到空前水平之际,巴基斯坦民众却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生活负担,尤其是电费负担。
过去三十年来,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犬牙交错,巴基斯坦政治、经济领域之间的动态相互作用不仅误导了国家发展方向,也使得巴政府在持久追求稳定和繁荣过程中经常遭遇不可预料或意想不到、措手不及的挑战。在前总理伊姆兰·汗任职期间,巴政府曾一度选择削减燃油补贴。而后,伊姆兰·汗总理又太突然选择降低燃油价格,而他的政策“生不逢时”,此时正是国际原油价格飙升,每桶原油价格高达120美元,导致降低燃油价格的政策实施未产生任何积极作用。
为了重新获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信任,夏巴兹·谢里夫政府迅速提高了燃油价格,甚至在一周之内将燃油价格上涨一倍。而这种价格暴涨立即引发了相关产业快速通胀的连锁反应,造成包括电力、食品和其他必需品的成本的快速上升。结果引发巴民众发起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而此时已经下台的伊姆兰·汗又煽风点火,鼓动民众示威游行,称燃油价格上涨是“反人民的”。必须指出的是,无论这些决定背后的经济理由如何,但价格上涨都必然增加任何政府的政治成本。在短短四年时间里,有五位财政部长先后辞职。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巴基斯坦的贷款条件愈加苛刻,甚至坚持要求中国、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国参加IMF的金融救助,这些苛刻条件是巴基斯坦难以容忍又不得不饮鸩止渴的。燃油补贴实施起来困难重重,而增加进口税又使得那些依赖进口原料的关键性企业倒闭和破产,从本质上讲,进口税实际上已经转化为事实上的出口税。
2023年是巴基斯坦经济的动荡时期,根深蒂固的结构性矛盾与新冠肺炎大流行病相互叠加,加上不断高企的通胀,导致国内两极分化不断升级。而当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飙升时,巴基斯坦经济因自身缺陷而再次大幅下滑。过去五年来,巴基斯坦的经济格局大幅萎缩,其人均GDP停滞在1600美元左右(是孟加拉国的60%和印度的75%),失业率从2018年的约4%飙升至2023年的近8%,通胀飙升至50年来的高点,在失业率高涨、通货膨胀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之际,巴基斯坦民众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电费负担,使该国越来越接近可能陷入混乱的临界点。此外,巴经济状况已导致近50万熟练工人和非熟练工人外流。目前,巴基斯坦的外汇储备大幅减少,由于同时存在的债务偿还压力,一度只能满足大约两周的进口需求。为了避免违约,政府实施了严格的进口限制,无意中引发了依赖进口的行业经济严重收缩、生活必需品短缺和通货膨胀飙升。过去四年,巴基斯坦的电价上涨了90%以上。此外,该国仍在努力应对低经济增长,徘徊在-0.5%,加上惊人的27.4%的通货膨胀率。巴基斯坦卢比今年的币值大幅下跌约25%,成为亚洲表现最差的货币。此外巴基斯坦国家银行仅持有82亿美元,而需要超过250亿美元来管理即将到期的债务。
目前夏巴兹·谢里夫政府主要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以及中国、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等国的额外援助。为了振兴经济并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巴基斯坦政府于2023年6月公布了雄心勃勃的“经济复兴计划”。这一长期战略旨在通过欢迎外国直接投资。《经济复兴计划》设想到2035年巴基斯坦经济将成为万亿美元经济体,在未来五年内吸引10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同时将经济转向出口导向型模式。该倡议旨在直接和间接为约7500万人创造就业机会,并将出口目标提高到700亿美元,同时逐步减少进口。该计划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吸引本地和国际投资,释放巴基斯坦在国防制造、农业、采矿、信息技术(IT)和能源等重要领域的潜力。值得注意的是,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承诺在未来两到五年内向巴基斯坦投资250亿美元。目前,加强巴基斯坦政府和军队与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和中国等国家合作的具体实施是当务之急。同时多国都在助力于促进巴基斯坦农业出口能力。此外,巴基斯坦还向多国开放采矿业,促进有关国家投资,释放巴基斯坦矿业潜力和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同时巴基斯坦还在加强将部分机场和港口的经营管理权交予卡塔尔和阿联酋。目前巴基斯坦陆军总部直接参与了巴基斯坦看守政府的经济决策,力图在促进经济增长和吸引外国投资问题上发挥关键性作用。传统上在幕后运作的军队现在正在前沿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积极参与并确保这些项目的安全和成功执行。但由于持续缺乏实质性经济改革,特别是未能解决零售贸易和房地产等税负过低的行业问题,继续带来严峻的挑战。这些问题将导致巴基斯坦出现反复的经济危机,而且会渗透到巴基斯坦社会上层,促使他们不断向国际组织和友好富裕国家寻求援助。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江苏师范大学巴基斯坦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报特约撰稿人——周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