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贾比尔·侯赛因·赛义德博士
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中国研究中心(CSC)成立于2013年,是一个促进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学术、文化和经济联系的平台。该中心致力于促进两国在各领域的相互了解与合作。
该研究中心在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内成立,是所有与中国有关活动的关键焦点,涵盖教育、科学、技术、商业和文化领域。中心的使命包括促进中巴联合研究,积极寻求与巴基斯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其他相关机构和大学的广泛合作。该中心通过组织巴基斯坦学者访问中国高等院校,推动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的民间交流,致力于加强两国之间的紧密联系。此外,中国研究中心还承担着向中国人民传达和宣传巴基斯坦真实形象的任务。
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创建于1998年,最初为COMSATS信息技术研究所(CII),是南方科学和技术促进可持续发展委员会(COMSATS)的项目。COMSATS是一个政府间的组织,拥有27个成员国,包括孟加拉国、中国、哥伦比亚、埃及等。该大学于2000年8月获得联邦政府颁发的特许证书,并于2018年4月升级为联邦特许大学。
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设有校区分布在伊斯兰堡、拉合尔、阿伯塔巴德、瓦赫(Wah)、阿托克、萨希瓦尔和维哈里(Vehari),该大学还有一个虚拟校区。学校有五个学院,分别是工程、信息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建筑和设计,学校拥有超过36,000名学生,提供了100个学位课程。该大学以先进的教学方法而闻名,鼓励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是巴基斯坦排名前三的大学之一,也在全球大学排名中位列前800名。该大学以其卓越的教学和跨学科的学术环境而备受赞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
在接受《华商报》独家专访时,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贾比尔·侯赛因·赛义德(Jabir Hussain Syed)博士介绍了中国研究中心的主要目标、具体活动和倡议。
贾比尔·侯赛因·赛义德博士是一位环保主义者,曾任中国科学院国际人才交流计划(PIFI)的研究员。他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大气化学和气溶胶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以及生态物理学领域的工作。他为巴基斯坦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建立基线数据,他在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和分析方面的专业知识为他赢得了国内和国际的认可。赛义德博士在国际期刊上发表了63篇研究论文,被引用4000多次。他曾两次被巴基斯坦科学技术委员会(PCST)提名为2017年和2018年地球与环境科学领域富有成效的年轻研究人员之一,并获得了2017年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HEC)最佳论文奖。
贾比尔·侯赛因·赛义德博士表示,中国研究中心通过促进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与中国大学之间的联合研究、学生交换项目和教师发展机会,来促进学术合作。此外,中心还组织研讨会、会议和讲习班,鼓励就与中国有关的主题进行学术讨论和知识分享。
贾比尔·侯赛因·赛义德博士说,中国研究中心通过举办汉语课程、文化演出、电影放映等活动,积极促进文化交流。该中心还支持学生参与与中国大学的文化交流项目。他进一步表示,中国研究中心通过组织研讨会、讲习班、网络活动和与两国商业论坛合作,成为巴基斯坦和中国企业之间的桥梁。此外,中心促进对共同关心的经济问题的研究,并促进各部门的合作机会。
贾比尔·侯赛因·赛义德博士进一步介绍说,中国研究中心促进了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的研究人员与中国大学的研究人员之间在各种共同感兴趣的研究项目上的合作。这些项目推动了各个领域的知识进步和创新。他表示,中国学习中心还积极推动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与中国高校之间的学生交流项目,为学生提供到对方国家学习和体验生活的机会。这些项目有助于促进文化理解,拓宽视野。此外,他指出,中国研究中心全年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包括中国新年庆祝活动、中国传统表演和电影放映。这些活动培养了文化鉴赏力,促进了跨文化理解。
贾比尔·侯赛因·赛义德博士提到,中国研究中心定期举办与中国有关的研讨会和讲习班,邀请中巴两国专家分享他们的知识和见解。这些活动为参与者提供了对当代中国的宝贵见解。最近,该中心组织了多项活动,庆祝“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巴经济走廊(CPEC)十周年。
关于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中国研究中心的影响,他表示,中国研究中心在加强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的学术、文化和经济联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倡议促进了两国之间的相互理解、合作和知识交流。此外,中国研究中心通过为学生提供学习中国语言和文化以及参与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的机会,为巴基斯坦人力资本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他还表示,伊斯兰堡COMSATS大学中国研究中心通过其多样化的活动和倡议,为加强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的关系、促进相互了解和推动各领域的合作发挥了催化剂的作用。
关于中巴经济走廊给巴基斯坦普通民众带来的红利,贾比尔·侯赛因·赛义德博士说,毫无疑问,巴基斯坦人民已经开始享受到中巴经济走廊带来的红利。他指出,在中巴经济走廊之前,巴基斯坦经历了严重的能源危机,没有其他国家愿意帮助巴基斯坦。当时,是中国通过启动中巴经济走廊向巴基斯坦伸出了援助之手。他说,中巴经济走廊第一阶段与电力和基础设施相关的大部分早期收获项目已经完成。在中巴经济走廊第一阶段,能源和基础设施项目已经完成,现在是经济特区阶段。作为中巴经济走廊的一部分,正在建设的经济特区为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投资提供了有吸引力的激励和设施。中国企业对此作出了积极回应。未来,这些经济合作区将成为中国投资的主要接受国,并在提升巴基斯坦工业能力方面发挥主导作用。
贾比尔·侯赛因·赛义德博士进一步表示,经济特区在中巴经济走廊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巴基斯坦工业发展、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催化剂。这些指定区域为企业提供了独特的优势,包括减税、简化法规和现代化基础设施,使其成为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他指出,经济特区被设想为出口导向型工业的中心,有望促进巴基斯坦的出口,加强其在全球市场的地位。它们还有望创造大量就业机会,有助于减少贫困和提高该国的生活水平。
他强调,在中巴经济走廊下经济特区的发展是巴基斯坦和中国之间合作努力的结果,中国在融资和建设项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种合作为巴基斯坦带来了宝贵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有助于建立世界级的工业设施。他说,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已经建立了几个经济特区,包括卡拉奇的达贝吉经济特区、费费萨拉巴德的阿拉玛伊克巴尔工业城和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的拉沙凯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吸引了各行各业的投资,包括制造业、制药业和信息技术。
他表示,中巴经济走廊经济特区的成功将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稳定的政治环境、有效的治理和熟练劳动力的可用性。巴基斯坦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应对这些挑战,为企业发展创造有利环境。并进一步表示,经济特区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将其纳入中巴经济走廊框架是朝着实现这些目标迈出的有希望的一步。通过促进工业增长、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技术转让,经济特区可以为巴基斯坦走向更加繁荣和充满活力的经济作出重大贡献。
贾比尔·侯赛因·赛义德博士说,中巴经济走廊是团结的象征和标志。它不会威胁任何人;它将使所有人受益,大多数普通人将看到就业和商业的繁荣,以及他们生活中的积极变化。他高兴地看到,各国企业家对中巴经济走廊也表现出信心,对到巴基斯坦投资抱有浓厚兴趣。中巴经济走廊的社会经济红利及其对改善民生的直接影响,也将有助于减少我们对国内外借贷的依赖。
在谈到中巴关系及其重要性和前景时,贾比尔·侯赛因·赛义德博士表示,巴中两国关系具有历史性、独特性和特殊性。这是两国历代领导人和两国人民共同培育的历久弥新的友谊。他说,无论国际和地区政治形势如何变化,我们两国始终站在一起,始终相互声援和支持。他进一步表示,人们用许多诗意的语言来形容我们的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建交70多年来,两国关系有着牢固的政治支撑、战略互信和务实合作。他说,这是一个真正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国际关系史上很少有类似的。
贾比尔·侯赛因·赛义德博士认为,巴基斯坦应该学习中国的经验,因为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其他地区的榜样。两国关系不是一个单独的合作领域,而是涉及贸易、投资、工业、农业、信息技术、旅游、教育、文化、人文等广泛领域。他说,虽然两国政府之间有强有力的合作和广泛的支持,但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感情和善意建立了牢固的亲和和兄弟情谊。这是一种真正的心对心的关系。最近,他表示非常重视经济合作;中国是我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主要外资来源国。两国防务关系牢固,人文合作源远流长,人文交流日益密切。
贾比尔·侯赛因·赛义德博士高度评价日前在北京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来自世界各地150多个国家和组织参加。他表示,短短10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愿景“一带一路”已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之一,为许多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发展机遇。他表示,此次北京峰会为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各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取得的显著成就、实现共同繁荣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赛义德博士表示,2013年,习主席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自此,“一带一路”从理念变为行动,从愿景变为现实。截至2023年6月,中国已与五大洲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项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形成一批标志性项目和小规模大项目。
记者:Tahir Murtaza